首页,耀世娱乐平台,首页?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麻醉科,北京市 100078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药学部,北京市 100078;
【摘要】对乙酰氨基酚(PCM)已广泛用于镇痛超过百年,但其作用机制模式尚未理清。PCM可以作为轻到中度疼痛的首选药物,然而它很少有抗炎功效,有人称它为“非抗炎镇痛药”。近年来发现PCM的镇痛作用是来自激活脑和脊髓中的素CB1受体,有人又称之“素镇痛药”。由此可见PCM并非NSAID药。
对乙酰氨基酚(paracetamol,PCM)又名泰诺(Tylenol)或扑热息痛。PCM于1878年合成1883首次应用。对乙酰氨基酚(C8H9NO2)的中间产物是氨基酚(C6H7NO),其化学结构见图1。PCM的临床应用已超过百年,但关于PCM的作用机制和分类一直扑朔迷离[1]。PCM是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吗?它是如何发挥镇痛作用的?
传统认为PCM与布洛芬(ibuprofen)作用相似均属NSAIDs,因为他们都能抑制环氧合酶COX1和COX2。但PCM对COX1和COX2的抑制作用较弱,几乎很少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,也不会像NSAIDs那样产生胃肠道损伤和心肾不良反应,不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,故有人将其单列为“非抗炎镇痛药”。新近又发现中枢有COX3,COX3是COX1的变异酶和变异的COX1,也参与镇痛和体温调节。近期,还发现PCM参与内源性素系统的镇痛机制,有人称之为“素镇痛药”(cannbinoid analgesic)。PCM在结构和作用机制上与NSAIDs有如此差异,还算NSAIDs吗?
传统上认为PCM属于NSAIDs,因为它能抑制环氧合酶COX1、COX2和COX3。新发现的COX3是COX1的变异酶,也有介导镇痛和调节体温作用。但PCM对COX1、COX2/COX3的抑制作用较弱,几乎无抗炎和抗风湿作用,也不会像NSAIDs那样产生胃肠道损伤或心肾不良影响,其退热机制与NSAIDs也有所不同。故有人将其单列为“非抗炎镇痛药”(non-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)。
后来又发现PCM参与内源性素系统作用,有人又称之为“素镇痛药”(cannabinoid analgesic)。PCM在结构和作用机制上与NSAIDs有如此差异,还能列入NSAIDs吗[2]?
炎症反应是疼痛的主要来源。PCM不抗炎,不能阻止炎症性前列腺素的产生,那为什么还能跟NSAIDs一样发挥镇痛效果呢?近年来发现PCM对素系统的影响。PCM的作用靶点在脑和脊髓中的素CB1受体,CB1又称中枢型素受体,阻滞素CB1受体,可完全阻断PCM的镇痛效果[3]。
这一发现翻开了PCM疼痛药理学和治疗的新篇章,它表明CB1受体是素镇痛的第一受体,是PCM激活的第一靶点。因此PCM成为了素的仿制药(annabinomimetic),从作用机制上说明PCM不属于NSAIDs系列[4]。
然而,PCM并非直接激活素CB1受体而镇痛,它离不开花生四烯酸的路径。当PCM进入脑和脊髓前,先在肝内进行去酰化再回到初级的氨基酚(primary aminophenol),该氨基酚再与花生四烯酸结合,通过脂肪酸酰胺水解酶,形成N-花生四烯酸氨基酚(AM404),AM404有很强的生物活性,它能激活辣椒素-素CB1受体的级联反应,从而产生镇痛作用。这一发现解释了PCM的镇痛的又一机制和作用特质,即通过花生四烯酸路径进行。PCM作为有活性的素前体药(pro-drug)是我们百年来没有料到的[5](图2)
PCM是中枢性、独立的COX镇痛药,具有独立的COX抑制和抗伤害感受作用,共代谢产物N-花生四烯酸氨基酚(AM404)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,能激活辣椒素受体-素CB1受体级联反应,是中枢镇痛的另一路径。该作用机制与NSAIDs完全不同,故不是同类药物。由于PCM作用机制的多途径,有人称其“混杂镇痛药”(miscellaneous analgesic)。
PCM能强化阿片类的镇痛效果,节约阿片并减少阿片的不良反应。PCM与NSAIDs联合应用既能加强镇痛,也不在增加NSAIDs不良事件的风险,故可纳入多模式镇痛计划。
PCM的耐受比NSAIDs好、更安全,不仅是成人轻中度急性疼痛的一线选择,还可用于脆弱人群如老年人、有胃肠道、肾损伤和/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。为了防止PCM对肝脏的损伤,使用剂量应个体化。成人每日服用量一般应控制在2g。
邓硕曾,男,1932年11月出生,教授,主任医师;工作单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麻醉科;研究方向为麻醉学;专业特长为心血管麻醉与血管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