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:如糖浆剂、散剂、颗粒剂、胶囊剂、片剂等以及经直肠给药的灌肠剂、栓剂等。
(2)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:包括注射给药的剂型;呼吸道给药的剂型;皮肤给药的剂型;黏膜给药的剂型等。
(3)改变溶剂:改用极性较小的溶剂,减少水解;采用乙醇、丙二醇、甘油等极性较小的溶剂。
(4)制成干燥固体:对于极易水解的药物,可制成干燥的固体;避免与水接触。
1.粒度: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中药局部用散剂及儿科用散剂,按照《中国药典》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测定。除另有规定外,中药散剂通过六号筛的粉末重量不得少于95%。
4.装量差异:单剂量包装的散剂,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(瓶),并不得有1袋(瓶)超出限度1倍。注意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化学药和生物制品散剂,一般不进行装量差异的检查。
5.装量:除另有规定外,多剂量包装的散剂,照最低装量检查法检查,应符合规定。天顺注册=登录首页?
6.无菌:用于烧伤(除Ⅰ度或浅Ⅱ度烧伤外)或严重创伤或临床必需无菌的局部用散剂,按照《中国药典》通则无菌检査法检查,应符合规定。
7.微生物限度:符合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规定。凡规定进行杂菌检查的生物制品散剂,可不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。
3.糖浆剂:含糖量高,含蔗糖量不低于45%(g/ml),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。
6.酊剂:毒性药:每100ml相当于原饮片10g;其他:每100ml相当于原饮片20g。
(2)去除方法:高温法、酸碱法、吸附法、离子交换法、凝胶滤过法、超滤法、反渗透法。
调节 pH 的常用附加剂:盐酸、枸橼酸、氢氧化钠、碳酸氢钠、磷酸氢二钠、磷酸二氢钠。
(1)输液剂的分类 :电解质输液剂、营养输液剂、胶体输液剂、含药输液剂。
(2)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分类:注射用无菌冻干粉末、注射用无菌喷干粉末。
2.眼用制剂的附加剂:渗透压调节剂、pH调节剂、抑菌剂、黏度调节剂、其他附加剂。
2.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:皮肤条件、药物溶解性、基质的组成与性质。